本文回顧2020年4/13-4/16的學習重點。4/14有回附醫跟大家討論內科處方,其中一個主題是大家討論到甘露消毒丹跟龍膽瀉肝湯的差異為何,一時之間還不太清楚其差異,所以本週學習回顧先爬梳醫些典籍記載,閱讀與記錄在此。
要研究處方,建議先從原典開始,也就是其創方的人的想法。
我們來看一下原書的記載。
一富者前陰臊臭,又因連日飲酒,腹中不和,求先師治之。
這段文先從一個實際的案例開始,一個有錢人「前陰臊臭」,然後因為好幾天喝酒導致肚子不舒服,前來就診請老師幫忙。
曰:夫前陰者,足厥陰肝之脈絡循陰器,出其挺末。凡臭者,心之所主,散入五方為五臭,入肝為臊,此其一也。
這裏開始論述理論。用的是經脈篇的對照部位,前陰與足厥陰肝之脈的循行相關。又「臭者,心之所主,散入五方為五臭,入肝為臊」,這段話可以跟《素問‧金匱真言論》作對照:「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,藏精於肝,其病發驚駭,其味酸,其類草木,其畜雞,其穀麥,其應四時,上為歲星,是以春氣在頭也,其音角,其數八,是以知病之在筋也,其臭臊。」
當於肝經中瀉行間,是治其本;後於心經中瀉少沖,乃治其標。如惡針,當用藥除之。
這裏先提到針灸療法:取行間治其本,取少衝治其標。如果怕針灸的話,可以使用藥物。
酒者,氣味俱陽,能生裡之濕熱,是風濕熱合於下焦為邪。故《經》云:「下焦如瀆」,又云:「在下者,引而竭之」。酒是濕熱之水,亦宜決前陰以去之。
這裏談到酒的性味「氣味俱陽」,容易「生裏之濕熱」,此案病機是「風濕熱合邪」,病位在「下焦」。在生理來說,「下焦如瀆」,在治則來說,「在下者,引而竭之」。所以治療計劃是用增加前陰去路的方式,把風濕熱病邪去除。
這段可以看見引用的是內經的篇章作為思考的內容,分別是《營衛生會篇》與《陰陽應象大論》的條文。
黃帝曰:人飲酒,酒亦入胃,穀未熟,而小便獨先下,何也?歧伯答曰:酒者,熟穀之液也。其氣悍以清,故後穀而入,先穀而液出焉。黃帝曰:善。余聞上焦如霧,中焦如漚,下焦如瀆,此之謂也。《營衛生會篇》
其盛,可待衰而已。故因其輕而揚之,因其重而減之,因其衰而彰之。形不足者,溫之以氣,精不足者,補之以味。其高者,因而越之;其下者,引而竭之;中滿者,寫之於內;其有邪者,漬形以為汗;其在皮者,汗而發之;其慓悍者,按而收之;其實者,散而寫之。《陰陽應象大論》
龍膽瀉肝湯,治陰部時復熱癢及臊臭。 柴胡梢、澤瀉(以上各一錢),車前子、木通(以上各五分),生地黃、當歸梢、草龍膽(以上各三分)。上銼如麻豆大,都作一服,水三盞,煎至一盞,去粗,空心稍熱服,便以美膳壓之。
所以原書的主治有明確的治療標的與症狀:「陰部時復熱癢及臊臭」,前陰會熱、癢、而且有異味。看煎服法來說,似乎是飯前服用。(空心稍熱服,便以美膳壓之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