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這篇文章記載的是跟學長學弟妹們討論時,在臨床現場上看到臨終病人的一些症狀表現,想要搜集看看典籍上面的記載。暫時還沒有很嚴謹的方法,就是憑自己有印象可能有相關的,先收集在本篇。
關於脈位
關前一分,人命之主
- 脈法讚云,肝心出左,脾肺出右,腎與命門,俱出尺部,魂魄穀神,皆見寸口, 左主司官,右主司府,左大順男,右大順女,關前一分,人命之主,左為人迎, 右為氣口,神門訣斷,兩在關後,人無二脈,病死不愈,諸經損減,各隨其部, 察按陰陽,誰與先後,(千金云,三陰三陽,誰先誰後)陰病治官,陽病治府, 奇邪所舍,如何捕取,審而知者,鍼入病愈。
脈經
- 短脈者。尺寸俱短。而不及本位。不似小脈之三部皆小弱不振。伏脈之一部獨伏匿不前也。經云。短則氣病。良由胃氣厄塞。不能條暢百脈。或因痰氣食積。阻礙氣道。所以脈見短澀促結之狀。亦有陽氣不充而脈短者。經謂寸口脈中手短者。曰頭痛是也。仲景云。汗多重發汗。亡陽譫語。脈短者死。脈自和者不死。又少陰脈不至。腎氣絕。為屍厥。傷寒六七日。大下後。寸脈沉而遲。手足厥冷。下部脈不至。咽喉不利。唾膿血者難治。戴同父云。短脈只當責之於尺寸。若關中見短。是上不通寸為陽絕。下不通尺為陰絕矣。曷知關部從無見短之理。
診宗三昧
<aside>
💡 這裡關部出現短脈,暗示著上下交通不利的的問題,在嚴重的狀況下,上不通寸為陽絕,下不通尺為陰厥。
</aside>
關於脈形
- 脈至浮合,浮合如數,一息十至以上,是經氣予不足也,微見九十日死,
- 脈至如火薪然,是心精之予奪也,草乾而死;
- 脈至如散葉,是肝氣予虛也,木葉落而死;
- 脈至如省客,省客者,脈塞而鼓,是腎氣予不足也,懸去棗華而死;
- 脈至如丸泥是胃精予不足也,榆莢落而死;
- 脈至如橫格,是膽氣予不足也,禾熟而死;
- 脈至如弦縷,是胞精予不足也,病善言,下霜而死,不言可治;
- 脈至如交漆,交漆者,左右傍至也,微見三十日死;