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關於腹診,當初老師只給了一個提示:「直接敲肚子就是了。先敲一萬個。」於是當時課後,大家相約在空堂沒上課的時候,躺在教室的桌子上,彼此敲敲打打。實際上練習後,跟未練習前還是有差別的,因為敲擊的力道、按診的手法與方式,都會因人而有所不同。剛開始大家練習敲肚子一週之後,敲的手指節很痛。然而透過實際操作,就產生了一些比較真實的問題了,譬如敲出來的聲音到底要聽甚麼?力道到底要多重?按下去的包塊感到底是什麼?隨著開始上診以後,摸到更多肚子累積經驗值後,產生了更多疑惑,但是每次的治療,都從患者身上,學到了很多事情。譬如今天要跟大家分享與自我檢討的這個案例「久年便秘與水瀉」。

初診

這是一個三十七歲的女性,主訴慢性嚴重便秘,平日需要吃到五顆瀉藥,合併其他中醫院所的瀉劑藥粉。問她這樣的狀況已經多久?她說已經二十年以上了,大腸鏡有腸道黑化[1],近三個月感覺服用藥物通便的效果越來越差了,排便的狀況很奇怪,會先下糞便後,然後水瀉,分兩次。有時候脹得很不舒服。所以來就診希望改善這樣的問題。

上診的同學一定曾經遇到這樣的情境,剛開始初診患者主訴的症狀很複雜,乍聽之下還摸不著頭緒,就更無從鑑別診斷起。但如同內經說的指導原則:「察色按脈,先別陰陽。」如果不從陰陽的觀點,那中醫的診斷也無從切入。

患者說平常容易疲倦,脹氣,納差,吃完飯後胃區容易凸出。飲食習慣很清淡,少肉,但多吃五穀雜糧麵包、豆漿牛奶與水果。常常口乾,不太想吃東西,頭脹。脈診右關弦緊,舌頭看起來沒什麼特別的異常。

考慮因為瀉下劑多為苦寒藥,於是就先判定為陰病,法用溫下法,方用大黃附子細辛湯合木香黃連丸加減。

大腸黑病變(melanosis coli)是指大腸黏膜上色素沉積造成的現象。此現象是一種良性的表現,通常與患者過度使用緩瀉劑有關[1]。
By Samir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Wikipedia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691253

大腸黑病變(melanosis coli)是指大腸黏膜上色素沉積造成的現象。此現象是一種良性的表現,通常與患者過度使用緩瀉劑有關[1]。 By Samir at the English language Wikipedia, CC BY-SA 3.0, https://commons.wikimedia.org/w/index.php?curid=2691253

<aside> 📝 處方:大黃 附子 細辛 半夏 茯苓 厚朴 黃連 木香 烏梅

</aside>

考慮飲食五穀雜糧不好消化可能導致脹氣,水果導致消化系統寒化,少肉蛋白質來源缺少導致疲倦。建議她減少雜糧麵包與水果的攝取,建議肉類比例增高。

二診

患者回饋上一次的處方讓腸胃蠕動增加,排便水瀉可緩解,而且減少五穀雜糧之後,確實可以減少脹氣的頻率。但西藥瀉劑還是有吃,因為還是會便秘,脹氣明顯,甚至自覺有積水的感覺(患者翻動自己的肚皮,在旁邊可以聽到咕嚕咕嚕的聲音)。肚子會餓,但因為脹氣會無法進食,容易腰痠,口乾。診脈左關尺沉弦滑,按之仍無力感。

想了一下,請患者躺在病床上,開始進行腹診按壓。右下腹會有按壓的痛感,而且肚臍以下溫度較低,扣診的聲音濁濁的。比較特別的是一般在按壓腹部的時候,會遇到一些阻抗的回彈力量,但這個患者的腹皮幾乎沒甚麼抵抗的力量,可以直接按壓到深層腹壁腔的感覺。

診察過後,心想「該不會是己椒藶黃丸吧!」

腹滿,口舌乾燥,此腸間有水氣,己椒藶黃丸主之。 防己;椒目;葶藶,熬;大黃各一兩。

後來覺得自己漏掉了可以參考的理學檢查:腹水的shifting dullness現象。不過這個病人就外觀來看腹部並不脹大,且沒有肝臟相關的病史,也沒有水腫病的相關指徵。

後來覺得自己漏掉了可以參考的理學檢查:腹水的shifting dullness現象。不過這個病人就外觀來看腹部並不脹大,且沒有肝臟相關的病史,也沒有水腫病的相關指徵。

於是調整處方,因為沒有單味藥防己,也沒有椒目,開了下列看起來有點怪異的處方:

<aside> 📝 科中藥粉:防己黃耆湯4、大黃0.6、葶藶子3、花椒1.5、厚朴2、枳實2

</aside>

因為腰痛,考慮可能是脹氣引起[2],選擇針足陽明三里穴。針後左脈關尺勢增,按之無力。

自我檢討

雖然花椒代椒目有點太過牽強,査了一下《本經》與《別錄》也有處理消化系統的問題,所以還是予以保留。

《神農本草經》:味辛,溫。主治邪氣咳逆,溫中,逐骨節皮膚死肌,寒濕痺痛,下氣。久服之頭不白。

《名醫別錄》:大熱,有毒。主除五藏六府寒冷,傷寒,溫瘧,大風,汗不出,心腹留飲、宿食,止腸辟、下利,泄精,女子字乳餘疾,散風邪,瘕結,水腫,黃疸,鬼疰,毒,殺蟲、魚毒。久服開腠理,通血脈,堅齒發,調關節,耐寒暑,可作膏藥。

三診

患者回饋上次的處方,脹氣跟水瀉程度改善了一半,而且比較不口乾了,回饋上次針灸後腰痛也有改善(查閱了明堂經,見右圖,剛好也有談到「腰痛,不可以顧」的主治)。西藥的瀉劑可以減少1-2顆的使用。

但不舒服的部份:早上起來全身僵硬感,右頸項緊,背僵緊感,手足冰冷。排便品質:成形少,均軟散居多,水便為多,常有裏急後重的感覺。

想了一下,處方劑量調整如下:

<aside> 📝 科中藥粉:防己黃耆湯4、大黃1、葶藶子3、花椒2、厚朴2.5、枳實2.5

</aside>

增加了大黃、厚朴、枳實、花椒的劑量。

自我檢討

重新檢視病例後,肩膀僵緊等等的症狀,似乎暗示了有表證。由於處方當時能夠改善狀況,所以選擇維持原方觀察。後來在《溫知堂漢方醫案》看到更多防己黃耆湯的使用指徵與經驗,茲引部份如下:

足三里改善腰痛的現象,查閱了一下黃帝明堂經的三里主治,確實有記載「腰痛,不可以顧」的記錄,也跟容銜學弟討論其改善腰痛的解剖可能連繫的機理。(Rf.171129.E)

足三里改善腰痛的現象,查閱了一下黃帝明堂經的三里主治,確實有記載「腰痛,不可以顧」的記錄,也跟容銜學弟討論其改善腰痛的解剖可能連繫的機理。(Rf.171129.E)

防己黃耆湯是治表虛而體表有水氣者的方劑。大多數的患者為色白而肥胖,皮膚肌肉軟弱,具有所謂俗稱虛胖的體質,用於疲勞感強甚,而有汗多的傾向者。脈多呈浮弱,舌苔不多,腹部亦雖為全面肥胖,但是軟弱。(p215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