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學習日誌】學習中醫的策略。
每年都有一些機緣,跟學弟妹講一下怎麼學習中醫的方法,總結觀察其他學長們的學習方式、與師長的心得,加上自己的經驗,茲分享如下。
望聞問切是中醫學子感受與體驗世界與人體的方法,所以學習的對象要源自於世界與人體。看脈書可以讓我們了解中醫如何詮釋脈診觸覺的分類,實際診脈練習會給我們更多經驗來媒合。從病人上揣切,不斷地將治療前後的訊號進行比較,是評估治療效果且進一步擬定下一次治療策略的不二法門。
可以盤點自己學習中醫的相關核心書籍,是以哪些書本讀得比較熟,他運用的理論核心是什麼?我依照什麼樣的方式建構了自己的知識架構?臨床上好用嗎?需不需要修正?或者我用什麼樣的方法與閱讀策略不斷地進行改良?
就像是下棋研究名家棋譜一樣,不管是從紙本閱讀,或者從跟診現場觀察學長怎麼跟患者互動,觀察患者的氣色與診按脈象,要讓我們思考的是,這個醫家怎麼判斷的?他根據什麼樣的理由設計處方?患者改善了沒有?改善的原因是調整了哪樣生理病理環節?如果是我會怎麼開方?我開方的依據跟理由清楚嗎?我開方切入的角度,跟這個醫家或跟學長的切入點差異在哪裡?
可以在臨診中有系統地以自己的方式,收集有效或無效的病例,放在自己習慣的軟體裡,譬如evernote等等。有效的病例,為什麼有效?我用了哪個方法與策略判斷。下一次碰到類似的病例,我是否可以找出相同的診斷要件?無效的病例,還可以怎麼思考?我漏了哪個環節?我可不可以跟學長老師們討論?我讀過哪些資料可以幫助我拆解這一塊?
保持好奇心,才能找到更多觀察與治療的契機。學習重擬問題,以行動為導向,找出更多的可能性。
210816.Frank Lee.